2025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这场全民行动号召每个人成为安全的守护者,从工作场所到家庭空间,从公共场所到出行工具,安全隐患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让我们仔细排查、有效规避,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居家安全隐患
老旧电路&插排过载&充电器未拔
老旧电路“带病工作”,绝缘层破损或过载易导致电火花,应定时检查及时更换新产品并且避免充电过载;充电器长期不拔易“引火烧身”,人走必断电,充电时远离可燃物。
燃气泄漏&未灭烟头&电动车上楼
燃气器具使用后必须立刻关闭,每次使用前应确认安全无漏气,方可通火点气;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确保烟头完全熄灭再放置烟灰缸等不易燃器具内;禁止电动自行车及电池进楼入户,不私拉飞线充电,规范停入专用车库并使用正规原装充电线。
家中常备应急消防用品
采用耐高温阻燃材料制成,遇明火不燃烧、不熔缩、不熔滴,耐高温超1300℃,轻量化设计的斗篷可快速穿戴,遇险时展开即形成防火屏障;而灭火毯既能扑灭初期火源,又能裹身防护。通过延缓火势蔓延和阻隔致命浓烟,在火灾发生时构建出可移动的"安全气泡",为专业救援力量抵达争取关键缓冲期。
从源头杜绝隐患
由不燃、阻燃材料制成的家具、家纺及装饰品。这类材料遇火不易燃烧,可有效延缓火势蔓延,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从防火沙发到阻燃窗帘、从防高温桌布到无明火电器,每一个细节都是筑牢安全屏障的关键。
公共安全隐患
消防通道堵塞
不要给生命通道“添堵”,不要将杂物、大量易燃物、自行车、电瓶车停放在消防通道,否则在火情发生时无处可逃;
高空坠物
严防飞来横祸,收好或加固阳台易坠杂物,严禁向楼下乱丢杂物;行人勿在墙根逗留,发现坠物奉献立即远离并举报。
交通安全隐患
遵守交通法规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行人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走人行横道,不横穿马路。
车辆内部隐患
车内密闭环境下温度最高能飙升到60℃到70℃,车上放置的易燃易爆物品,如打火机、香水、碳酸饮料等,在阳光暴晒下,这些物品很容易起火或爆炸,从而引发车辆自燃;要定时检修车辆油管线路是否老化、破损,出现渗油、漏油情况,渗漏出的燃油一旦碰到发动机舱内的高温部件,极易产生明火引发车辆自燃。
新能源汽车自燃
新能源车起火具有突发性强、蔓延快、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伴随毒气释放与爆炸危险,扑救中还存在复燃风险。在新能源汽车日常使用中,应避免电池过充,定期检查充电设备接口状态;不在高温暴晒下长时间充电;选择符合国标的充电设施,远离易燃物停放,发生涉水、磕碰底盘等情况应及时检修。
2025年6月4日,上海市消防协会正式发布《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控火毯配置应用规程》团体标准,自6月10日起实施。该标准对充电站控火毯的配置和使用等作出了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控火毯”与“相邻车辆保护毯”的概念,以及对参加火灾扑救人员人身安全防护的要求。当充电桩数量≤30个时,应配置1个控火毯专用箱和不少于2个保护毯专用箱;当充电桩数量>30个时,数量翻倍。控火毯应在1200℃高温下持续燃烧120min不被烧穿,保护毯应在600℃高温下持续燃烧120min不被烧穿。
新能源汽车最佳伴侣
FAI汽车专用控火毯
事故发生时,可覆盖燃烧车辆,快速隔绝空气,阻止火势蔓延,安全不复燃,能有效防止爆炸产生的冲击力;抗1300℃以上烈焰,有效阻隔新能源车辆、燃油车燃爆时的高温火焰;防护燃烧车辆周边安全,降低车辆燃烧爆炸时的次生灾害,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普通汽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地下停车场等皆可配备。
FAI停车库阻火隔离系统
采用NCB多功能柔性阻火材料,隔热材料、防水材料复合制成;耐温1300℃以上,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减少热量传递;可最大程度降低车辆燃烧爆炸后带来的次生灾害,守护停车周边环境;一次安装多年使用,零维护费,高性价比;施工简单,不破坏建筑,即装即用,省心省力;适用于地下停车位、新能源车库、换电站、新能源充电桩等。
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社区普及安全知识,到家庭开展自查,每一环都是安全链条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工人随手关闭电闸,当家人自检燃气阀门,当驾驶员配备汽车专用控火毯——安全就从被动的防护变为主动的守护。隐患常在细微处萌芽,安全需在行动中扎根,当每个公民都成为安全的践行者,我们方能构筑起抵御风险的坚固长城——这不仅是安全生产月的目标,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恒久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