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建党节|京储传承红色血脉,勇担科技使命!

2025-07-01

2025.07.01

峥嵘岁月风雨兼程

初心如磐 续写时代荣光


2025年7月1日,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建党节。回望来时路,百年风霜雨雪,几代人薪火相继,中国共产党引领着民族,以科技为舟,在时代湍流中劈波斩浪,奋力驶向复兴的彼岸。


共和国初立,百废待兴。科技原野之上,一批怀抱赤子之心的科学先驱们,毅然踏上归途。钱学森,这位“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巨匠,突破重重阻隔,点燃了新中国自力更生探索苍穹的第一束火焰。他铿锵的话语至今回响:“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正是这般不屈的志气,托举着“两弹一星”如刺破苍穹的利剑,铸就了共和国最坚硬的钢铁脊梁;邓稼先隐姓埋名 20 余载,在艰苦的环境中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为国家国防安全筑起了坚固的屏障;“两弹元勋”郭永怀先生,在飞机失事前的生死瞬间,仍与警卫员紧紧相拥,用血肉之躯护卫绝密文件安然无恙——这份忠诚与牺牲,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永恒的科技丰碑。


图片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拼搏奋斗。在航天领域,从“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成功,到载人航天工程的一次次突破,再到如今 “天问一号” 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嫦娥五号” 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中国航天人不断挑战极限,让中国的航天事业迈向世界前列;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的 5G 技术全球领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推动了智能互联时代的加速到来;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以高速、安全、舒适的运营服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彰显了中国强大的工程技术实力。这一个个璀璨成就,是无数科研工作者于寂静长夜中伏案耕耘、以心血浇灌出的盛世之花。

科技强国的号角长鸣不息,其根基深扎于民族产业的沃土之中。 新材料,是现代工业的骨骼与血脉,是高端制造突破瓶颈、驰骋未来的关键锁钥。京储科技肩负使命,应时而生。作为一家有责任感的科技企业,京储科技秉持着“让材料支撑生命”的理念,在新材料行业积极探索,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汇聚行业顶尖人才,致力于攻克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京储科技深耕新材料研发与应用近20年,形成了以不燃材料制备技术、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仿生吸能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以及储能导电碳布制备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产品覆盖应急保障、消防救援、国防军工、低空飞行、航空航天、人体防护、轨道交通、桥梁建筑等9大领域。许多材料及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还在应急消防、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2

公司由3名院士、200余名专家组成的核心科研团队,建有4大基础实验室、2大成果转化平台中心,与14所高校合作,建有6大联合实验室,并于2025年3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约。目前已启动中试平台建设与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工作,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企业长期稳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代代科技先驱的奋斗身影,如灯塔般穿透时光迷雾,为我们照亮前路。京储科技所传承的,正是这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以产业报国的赤诚之心,以材料强国的坚实步履,在新时代的宏图上镌刻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荣光。京储科技将永怀敬畏与热忱,以材料为笔,以科技创新为墨,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图片3